谁将寒武纪“送进”了上证50指数?

谁将寒武纪“送进”了上证50指数?

梦里水乡情 2024-12-02 透视盘点 1 次浏览 0个评论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来源:环球老虎财经app

  连续亏损多年的寒武纪被纳入上证50指数一事,引来众多投资者的龃龉。而其之所以能被“送进”上证50,离不开两融资金的加持和ETF带来增量资金的“助攻”。

  昔日大象起舞的摇篮,如今接纳了一只亏损累累的公司。

  11月29日,上交所宣布,计划将市值2300亿的寒武纪调入上证50指数,于12月13日收市后生效。

  消息一出,立刻引发轰动。据了解,寒武纪以业绩亏损而闻名。上市至今,公司难逃商业化痛点,研发费用迟迟高于营收规模,致使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40亿元。

  不过,伴随着市场对于科技赛道的“宠爱”日益加深,今年以来寒武纪走势强劲,市值大增。按照规定,这家被誉为“中国英伟达”的芯片公司有资格成为上证50指数成份股。

  深入剖析发现,此轮寒武纪的暴涨背后离不开两融资金的加持和ETF带来增量资金的“助攻”。而这一幕,恰似2020年末的金龙鱼。

  “杠杆资金+ETF”

  送寒武纪进上证50

  上证50素来是“超级大盘股”的聚集地,现如今,寒武纪也要加入这一序列。

  11月29日,上交所发布公告称,其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决定调整上证50、上证180、上证380、科创50等指数样本,于12月13日收市后生效。这其中,上证50将新调入以寒武纪为首的五家上市公司。

  寒武纪“现身”上证50,引发各方关注。因为自上市以来,该公司始终以亏损著名,其与上证50所表征的蓝筹风格,似乎略有相斥。

  但事实上,寒武纪成为上证50成份股符合规定。

  据了解,沪市公司在成为上证50成份股之前,必须是上证180成份股,而寒武纪已在2023年11月24日达到这一标准。

  此外,在上证180成份股的基础上,还需按照过去一年的日均总市值、日均成交金额进行综合排名,需位列前五十。

谁将寒武纪“送进”了上证50指数?

  回顾2023年11月29日至2024年11月29日,寒武纪大涨约290%,公司日均总市值约930亿元,日均成交额21.4亿元。两项指标均位于上证180成份股前四十九位、第十三位,故有资格入围上证50。

  因此,寒武纪能成为上证50成份股,本质上因其凌厉涨势所致。那么,哪些资金的“入局”推动了该股的上涨呢?

  首先,大量激进的杠杆资金持续加仓寒武纪。Wind统计显示,2024年9月25日之际,寒武纪融资余额仅有10.84亿元,42个交易日后的11月29日,该项数据飙升至36.4亿元。

  其次,指数基金扩容也是助力寒武纪上涨的关键。就在成为上证50成份股前,寒武纪本已经是科创50、国证芯片指数的前五大权重股,也是沪深300的成份股之一。因此,一众与这些指数所挂钩的ETF势必将对公司予以配置。

  截至三季度末,寒武纪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拥有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、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、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;同一时间点,持股公司市值最多的10只基金中,有8只为科创50、沪深300、国证芯片有关的ETF。

  伴随着9月末市场股市热度四起,不少资金借道ETF对科创50、沪深300进行布局。根据西南证券统计,截至11月29日,科创50主题、沪深300主题ETF规模分别为1974.21亿元、9818.87亿元,相较9月27日分别大幅增加536.16亿元、327.96亿元。

  而在科创50、沪深300等主题ETF纷纷“膨胀”并获得大量资金后,就必须对其持仓品种进一步增持。至此,一批增量资金被动流进寒武纪,并对最终股价形成正向影响。

  40亿亏损撑起2300亿市值

  业绩与市值,是寒武纪呈现的最大反差。

  12月2日收盘,寒武纪报收562元,总市值达2346亿元。估值方面,公司市净率升至45.66倍,市销率高达313.28倍。

  但寒武纪三季报扣非净利润依然亏损8.625亿元。纵观2020年上市以来,公司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幅度已超40亿元。

  据了解,寒武纪的研发投入极高。Wind统计显示,2020至2023年,公司研发费用分别高达7.68亿元、11.36亿元、15.23亿元、11.18亿元;2024年三季报显示,公司研发费用仍高达6.59亿元。

  与此同时,寒武纪总营收较小,2020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,仅实现4.59亿元、7.21亿元、7.29亿元、7.09亿元、1.85亿元。

  营收规模尚不及研发投入,如此一来,持续亏损难以避免。

  为何会形成此番情形?事实上,身处高精尖领域的寒武纪难以大幅削减研发支出,问题主要集中于“惨淡”的营收。这背后,也折射出公司的商业化痛点。

  2017年到2018年,寒武纪一度依托华为海思,取得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,并实现销售金额为771.27万元、1.14亿元,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8.95%、99.69%。

  2019年,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销售金额下降至6365.8万元。此后,华为选择自研昇腾910和昇腾310两款AI芯片,未与公司继续合作。

  一来一去间,寒武纪失去了大客户,还因此使得原本担纲公司营收主力的ip授权业务变更为智能计算系统集成。此外,由于华为自研昇腾310芯片,也使得公司的思元290芯片在市场上又多了一位竞争对手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没有了华为的加持,寒武纪的客户来源开始不稳定且更偏向于政府部门。譬如,2021年及2022年,南京市科技创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、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贡献了公司60.81%、65.88%的年度营收,而这两者背靠的是南京国资和昆山国资。

  当然,伴随着拥有华为海思背景的关键人物梁军于2022年上半年出走,寒武纪再寻觅商业化大客户似乎更为艰难。

  既然商业化痛点如此突出,那寒武纪又凭借什么如此吸引市场青睐?

  现如今,伴随着“自主可控”思潮的蔓延,国内科技领域大厂采购国产AI芯片意愿和占比持续提升;因此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,寒武纪“牵手”大客户的希望仍存。

  与此同时,寒武纪思元590芯片于近年推出。有报道称,其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和华为昇腾910B。若依托“自主可控”的背景成功推广,或可能打开互联网厂商的算力训练卡市场,形成规模收入。

  此外,寒武纪也在重视生态发展,推出适用于所有芯片与处理器产品的软件开发平台Cambricon NeuWare。对标海外,此举近似于英伟达曾经推出的CUDA生态系统。

  创始人陈天石身家暴涨

  寒武纪的暴涨也让实控人陈天石身家暴涨。

  据了解,陈天石才智过人,年仅16岁便考入中科大的少年班。2010年,他从中科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之后,开始在中科院计算所担任研究员。

  经过六年的科技工作洗礼,陈天石正式创业,最终于2016年创立了寒武纪。凭借“高科技”关环加持,在公司诞生之际,寒武纪迅速收获一众资本青睐。

  2016年至2018年间,寒武纪先后完成天使轮、Pre-A轮、A轮、A+轮、B轮以及战略融资,先后吸引科大讯飞、国投创业、阿里巴巴、联想、中信证券、招银国际、国风投、国新控股等几十位资方前来投资。彼时,寒武纪的估值已经达25亿美元。

  2020年,寒武纪以历时68天的超快过会速度登陆科创板。开盘首日,公司股价报收212.4元/股,总市值850亿元。此刻,持有公司1.2亿股的陈天石,身价直接窜升至超254亿元。

  在经历了短暂的炒作后,寒武纪的业绩表现与经营前景开始持续受到质疑,各路资金进而纷纷离场。上市前两年间,公司市值一度缩水至不足200亿元。

  而资本市场的变化之快超乎想象,一度因各种逻辑遭遇“嫌弃”的寒武纪如今却成为了当红炸子鸡。现如今,公司市值超过2300亿,陈天石对寒武纪的持股市值已近680亿元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10月2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百富榜显示,彼时身价尚不足目前一半的陈天石便已是南昌首富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五一八可期,本文标题:《谁将寒武纪“送进”了上证50指数?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